分享到: |
记得当年(1965—1972年)我们承担国家地质大调查的任务之一,开展1/100万比例尺昌都幅的野外工作时,川藏公路线上的兵站都是地质队员的家,常给我们很多方便和帮助,是圆满地完成任务的关键,解放军的同志们应分享一半完成任务的荣誉,受之无愧。
兵站多定居在旷郊野地依山近水的地方,紧邻公路一侧,不大的驻地,房舍简易整洁,停车场地宽大平坦,形成别致的军营。年青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远离家乡,告别父母和乡亲,不远万里从军边防,保卫国家,来到川藏高原的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民族地区,与大山为伴,守卫着雪山、草地的每一寸土地,结出祖国边防和兄弟民族的安宁、和谐、丰收的硕果。
那里有兵站,那方就如同有了藏族的“医院”,记得在一个雪后初晴的下午,有一个藏胞小伙骑着马和手牵一匹马,一人二马来到“卡拉山口”兵站,向解放军比划着手势并包含眼泪,喊着“门巴”(医生),经过一阵艰难不易的对话,也只有知道个大概意思,说他的奶奶病了,不能走来,希望“门巴”骑上马和他一起去给奶奶治病,解放军的“门巴”看到小伙焦急的表情,征得站长同意,备好药品背上医药箱随小伙匆忙地向雪山深处奔去,一会儿只见雪地上有二个黑点在移动,走远了连黑点也消失在茫茫的雪地上……。
“八一”建军节的热烈光荣时刻,白天和战士们开展篮球友谊赛,战士们年轻力壮,生龙活虎奋战奔驰球场,我们多是输多赢少,好在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皆大欢喜。兴高采烈地观看晚间兵站举办露天电影,与当地藏族同志军民联欢,热闹非常。
一九七○年的夏日我和牛师傅去西藏松宗,到周修日、王为达的物探组,并去然乌区补充下一段工作路线的生活用品,当时住宿然乌兵站,受到解放军同志们的盛情接待,并为我们去然乌湖捕鱼改善生活。然乌湖的鱼自然繁殖生长,头小鳞细、形色均同雅鱼,肉质细嫩,其滋味极鲜,可与雅(安)鱼媲美,至今仍回味无穷。我们走时兵站的解放军还送来自种的大萝卜、大白菜,这都是买不到的新鲜蔬菜啊!
然乌湖美丽如画,是昌都地区八宿的明珠,在高峰雪山脚下,似白色的“哈达”随风由南向北飘荡,登高鸟瞰其形状如展翅翱翔归来的白鸽,令人感到亲切祥和。湖面长约30km,东西最大宽约3km。夏日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西岸翡翠般的森林沿湖茂密生长。冬日湖面结冰深厚,长达百天以上,任随骡马通行,湖畔山坡上有一座白色的天主教堂,据称已有百年历史。然乌湖畔,当时只有20—30户人家和兵站同志,我们相见、相认已过去近40年了,不知当年的朋友如今可能好,唯祝愿他们以及藏族同胞的生活越过越好。
2008年8月18日于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