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是地质勘探工作实现物资空投。
事情是这样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党中央决定大力加强三线建设工作。毛主席讲,三线建设不好就睡不好觉。党的号召激发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三线建设的热情。地质职工用战天斗地、奋力拼搏的精神、积极开展了三线地区的地质工作。
李伍矿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境内,离雅砻江边四、五公里的山上,矿区高度从三千米至四千五百米之间。李伍矿区具有储量多、品位富,有用元素多的特点。除富铜矿外,铅、锌、黄金、富硫等都有很大的开采利用价值,因此,四川省地质局决定成立406地质队在这里从事地质普查、详查和勘探工作。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地质职工在李伍矿区外,又先后发现了黑牛洞、上海底、挖金沟等矿区,从而为这里开展地质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开展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交通运输问题。从宁江口出发到达矿区全是狭窄的羊肠小道,要翻越海拔四千公尺的大山,要两次用小木船横渡雅砻江,要经过潡心沟、登上松林杠等及其险要的小道,连续步行三天才能到达矿区。
当时地质职工生活是很艰苦的,住的是牛毛毡。按当地政府产啥吃啥的规定,每天都是窝窝头、沙沙饭(玉米饭),每月只有三至五斤大米的供应。吃的蔬菜是由内地运来的干菜,很少有新鲜蔬菜。野外地质小组工作,生活条件也是艰苦的。睡崖窝住小帐篷,有的小组为安全,专门喂了一条狗,以防止野兽晚上的袭击。
经过从1965年到1966年的普查、详查工作,决定采用钻探手段进行深部勘探。队部决定设立七个运输点,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部用人扛马驮等手段将百米钻机和三百米钻机用七天时间运进矿区。经过初探论证需要加强深部工作。而500米,千米钻机等大型钻探设备,根本无法运进山。
1969年3月,由敬爱的周总理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亲自批准,由武汉空军13师执行空投任务,空军派两架军用飞机,由两位团长亲自带领,组成空军后勤等近百人的队伍,分赴矿区执行任务。
这里要提到的是雅砻江峡谷山高坡陡,水流湍急,汹涌澎湃,从江边一千五百多米到四千五百米之间的高山,仅有三、四平方公里斜坡可以作为空投基地,但高山峡谷地区的天气气象变化、风力风向等都没有任何资料,因此必须经过详细调查才能确定能否空投。空军决定先由有丰富经验的驾驶人员经过二三次的试飞,取得详细资料后再进行空投。从七月中旬开始至九月中旬,共飞二十架次,空投物资190吨,它的命中率、回收率都达到95%以上,不仅顺利地完成了空投任务。更为在高山高寒缺氧地进行空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级和空军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李伍矿区的勘探,并于1974年底全面完成了勘探任务,并提交了优质的勘探报告。现在李伍矿区早已投入生产,外围几个矿区也开展了勘探工作,从而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