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张伟,中共党员,硕士,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现任区调队(四川黄金集团)矿勘院副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野外一线,积极投身于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等工作,多次获队“质量先进个人”“找矿先进人员”“优秀员工”“优秀党员”等荣誉。
一、在实践中练好基本功
2014年,刚刚毕业的张伟,就被安排到西藏色日绒矿调项目。时任项目负责人的秦松,成为了张伟地质事业一位重要的导师,他曾对张伟说过,“刚参加工作就能参与矿调项目,非常值得庆幸。这项工作很辛苦,也很锻炼人,从认岩性、看构造、找矿化线索,到异常查证、矿点检查,只有各方面的基本功练扎实,才可以更好的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张伟谨记他的教导,沉下心来锻炼自己,深耕细作、努力适应。
回忆起在色日绒项目的日子,张伟仍满怀感慨,“色日绒的山又高又陡,海拔四五千,多走上几步,冷空气把肺煎熬得都快炸了。还好每天有前辈带着我们,白天爬山跑线野外调查,晚上回驻地整理资料,翻规范和资料,交流今天收获,安排明天工作。”熬过最初的不适应,张伟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地质队员的蜕变:一是从身心上真正做好了准备;二是将理论知识扎实地融入了工作之中。
二、在“较真”中赢得赞誉
2016年,工作两年后,张伟得到快速成长,开始担任新疆三角泉子矿调项目技术负责人。他把扎实的基本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带到项目上,对项目工作十分严苛,甚至引起了项目组成员及甲方现场负责人“太较真”的调侃,同事开玩笑说不想跟他一起跑路线,经常发现一些矿化线索,就要追索很大一圈;野外资料整理分类不及时,会提上一大堆意见……问及此,张伟有些羞赧,“第一次做技术负责,压力有些大,害怕自己不能把工作做好,有些事情抓得过于细致”在张伟的带领下,大家秉持严谨细致的作风,同心协力,完善工作方式,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并获得队2017年展评会优秀项目奖、优秀路线奖、优秀手图奖等荣誉。
2017年,张伟的“较真劲儿”还在延续,作为项目负责人,在主持云南东鹏羊六幅区调项目野外期间,曾令一名老乡因其工作严苛而罢工。项目区地处高黎贡山热带雨林和原始森林之间,虽不像高原作业,但林中穿行也别有一番“风味”。据项目人员描述,填旧城幅横梁子图幅时,由于地形陡峭、穿行困难,甲方专家都在考虑是否重新部署,但张伟却指着地图表示,“韧性剪切带和岩体与地层接触带的情况还没追踪,我记得前辈们在填1:20万地质图时有这么一条地层线,我想去看看。”次日六点,他带着一名老乡出发,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回来,他高兴地跟大家分享找到路线的喜悦,然而老乡却直接提出罢工,表示给双倍工钱也不干了……这股较真的劲儿,有力保证了项目的质量,该项目在野外验收和检查中均获得优秀。
三、跟随榜样,坚定初心
2019年8月,张伟接到缅甸高林-文多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任务,激动异常,满怀期待,这是他首次作为项目负责出国开展矿产勘查工作,且可以和多位老专家共事。然而项目初期工作却并不顺利,张伟有些羞愧,“项目外部环境有些复杂,高温酷热、蛇虫鼠蚁,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还时有盗采发生,大家都心绪不宁,我有点手足无措,但好在有几位专家(徐志明、胡夕鹏、周德毅)做表率,我们在他们的带领下也逐渐重拾信心。”一个多月时间,几位专家身体力行、倾囊相授,带领项目组深入密林追索,手把手教授找矿知识,分享野外工作经验,在迅速汲取养分的同时,张伟也从内心深处深深敬佩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这种精神与气魄,更加坚定了他追寻找矿梦的初心。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指引下,张伟以榜样为引领,继续追寻着他的找矿梦。2020年,他带头开展“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负责的5个矿规标书全部中标;随后两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雅安市、雨城区及名山区四轮矿规编制工作,服务地方发展。2022-2023年,他受单位委派挂职雅安市自规局期间,发挥专业优势,为雅安市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出力献策,得到高度认可,获评2022年雅安市局党员先锋,为单位与地方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桥梁。
2024年主持省地勘基金项目——巴塘县赤琼锡多金属矿普查期间,他主动担当作为,冲锋在前,爬最陡的山,跑最远的线,带领团队开展资料研讨和找矿研究,顺利完成年度勘查任务,新发现锡矿(化)点11处及铜、钨等矿(化)点若干,新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稀有金属(锂铌钽)矿体1条,圈定具有进一步找矿潜力的锡矿体2条。
四、结语
十年风雨,十年砥砺。从西藏冈底斯、新疆东天山到云南高黎贡山的热带雨林;从一名毕业生到一名囊括技术、管理、市场经营的骨干人才。张伟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好基础,练好本事,总有一天会离追逐的梦想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