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调队(四川黄金集团)领导班子坚持开门教育。领导干部坚持“四下基层”,深入野外一线调研指导,听取职工意见,用实际行动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了服务职工的实际行动。
6月4日,党委书记、队长冯希尧带队赴甘孜州调研野外地质勘查项目。6月5日到达巴塘赤琼项目驻地,冯希尧便亲切地询问“项目组有什么困难?需要大队怎么支持?”在得知项目人员野外津贴低于国家规定的野外津贴后,冯希尧当即表示,“必须按照国家的标准来,同志们在海拔4、5千米的高原工作本来就很辛苦了,待遇也要跟上!”调研组到达海拔5000多米的项目工作区,对工作区项目人员进行走访慰问。走进帐篷,冯希尧关切地问:“晚上冷不冷,怎么取暖?是否安全?野外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备?”在得到肯定答案后,冯希尧表示,项目人员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项目人员为国家找矿、为单位发展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干部职工学习。
6月6日,冯希尧一行到达另一个地勘项目驻地,该项目海拔4000余米,如果忽略稀薄的氧气和强烈的紫外线,驻地风景堪称人间仙境。到达项目部,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迎接了我们,小姑娘正是爱美的年龄,但经过几个月的风吹雨打,已经与当地藏民看起来所差无几,看到她脸上典型的高原晒斑,冯希尧问到:“防护药品买没买?工资够买护肤品不?”小姑娘连连回答:“够了够了。”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该项目是区调队今年十分重大的一个项目,有近40人驻扎在此,面对经常出现的狂风暴雪极端天气和偶尔出现的风和日丽,大家早已见怪不惊,每天都干劲满满地投入工作,还乐观地告诉调研组,驻地对面的星空民宿是当地最好的民宿,可贵了,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每天都看高原美景,“享受高标准住宿待遇”呢。冯希尧说:“干地质找大矿就需要你们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就是要充分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不断传承、创新,单位才能更好发展。”
调研期间,冯希尧时时叮嘱项目负责人,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项目人员人身安全和项目组财产安全,全面落实野外津贴,保障大家劳有所得。该项目是落实集团“大会战”要求的重点项目,人员多,组成复杂,要加强对人员思想动态的分析研判,及时沟通协调,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如项目层面解决不了的向实体反映,实体解决不了由区调队研究。要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把该项目作为加强党建、培养人才、创新成果的平台,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加速人才队伍培养,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强创新成果和奖励申报,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正如项目驻地的标语“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项目组人员始终坚持服务资源大省,建设资源强省,感恩奋进、守正创新、攻坚克难,脚踏实地、深耕细作,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自然资源人!
后记:在调研结束后,调研组迅速排查全队野外勘查项目,均一一进行了解,查看发放的工资表。通过排查,所有野外勘查项目6月均按人社部和财政部关于地质勘探职工野外工作津贴要求进行发放。(林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