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行远巴山外,来从楚国游。沧浪濯清浅,武当闻玄音。
岷汉遥相望,一念山海平。荆风迎蜀韵,共叙文旅情。
新年伊始,区调队总工王兆成带队,前往湖北省十堰市与技术支撑单位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大队就十堰市文旅普查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
十堰市郧阳区作为湖北省文旅资源普查7个试点之一,意义重大。十堰市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之誉和“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风物相宜、人文荟萃之地。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文旅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将为十堰市其余区县文旅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并树立标杆。
接到任务后,区调队高度重视,矿勘院迅速响应,抽调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项目部,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出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月5日,项目部首批一行5人已赶赴十堰市郧阳区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十堰通达四方,南腔北调、百里异俗,郧阳区境内山峰层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旅游资源多而分散等问题都给普查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同时,由于本次试点工作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外业普查工作,又给我们面前摆上一道难题。针对以上问题,项目组制定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一是紧密依靠地方,做好沟通协调。联系当地文旅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派驻联络员,做好随行翻译和对接工作;二是严守安全底线,制定科学策略。针对地形复杂、资源点多分散问题,提前沟通当地乡镇,制定安全高效的野外普查路线,全力做到应普尽普、应查尽查;三是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好单位在四川文旅普查工作中经验和技术优势,借助李振江地质创新工作室研发文旅普查外业掌通APP等先进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拥有丰富文旅普查经验的区调队和拥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十堰市同心协力,必将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到新的高度。区调队文旅普查项目部将始终坚持“重创新、强特色、优服务”的工作态度,风雨无阻、砥砺前行,为车城十堰书写文旅发展新篇章。(刘虹强,摄影报道)
外业普查在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
外业普查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