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局、容大集团、区调队、四川省容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川地区调队、矿产勘查、测绘、地质公园、国土科技、地灾、容大矿业
区调新闻 news
当前位置:区调新闻 > 工作动态> 风餐露宿等闲事...
分享到:
风餐露宿等闲事,地质情怀相伴行——中国矿业报报道赵友年先生事迹
返回列表

8月24日这期的《中国矿业报》上,一篇《风餐露宿等闲事,地质情怀相伴行》的报道悄然出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四川地质人追求自然真理,以及求实创新的不变初心!


《中国矿业报》2022-8-2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质事业迎来高速发展。这一时期,四川地质人做了一项重要工作:填补了川西藏东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的空白,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地层、古生物和构造格架。在资源方面,仅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就先后发现了1 000余处矿床、矿(化)点。在地质科技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闻名遐迩的地质专家。

赵友年就是其中一位……

野外出发前合影留念(右三为赵友年)


以下为报道原文:

风餐露宿等闲事,地质情怀相伴行

/彭东

四川是中国较早开展地质调查的地区。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后,陆续有多位地质学家入川,主要开展了煤、铁、石油、天然气、岩盐地质工作。同时,填绘、编制了一批区域地质图件,川东的填图工作成为地质人才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质事业迎来高速发展。这一时期,四川地质人做了一项重要工作:系统开展了川西藏东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填补了空白,基本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地层、古生物和构造格架,为后来的三叠纪特提斯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资源方面,仅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就先后发现了1000余处矿床、矿(化)点。不仅地质科技获得巨大成就,也培养了一批闻名遐迩的地质专家。

赵友年是这批地质专家中的一位。1959年底,川西藏东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启动。才参加工作两年,而且从事铁矿普查和勘探工作的赵友年奉调到了新的单位,开始了自己的区调生涯。时值国家遭遇三年困难,国家规定地质队伍的粮食定量是每人每月38斤,没有油、肉等副食,而且每人还要为国家节约3斤粮食, 实际只有35斤。在高原高海拔缺氧的环境下,没有车辆等交通工具,白天工作全靠步行,体力消耗巨大,晚上常常是在草地上露宿,野菜成了家常菜。

在青藏高原,那洁白巍峨的雪峰,苍穹下碧玉般神圣高冷的海子(高山湖泊),一马平川绿草如茵的高山草地,还有岩石中千姿百态的褶皱,让他在敬畏大自然的同时也陷入思考,是什么力量造化了如此精灵美景?

20世纪80年代末,《四川省地质矿产志》初稿完成后,赵友年带着新编的地质图赴北京请教黄汲清。看到依据20多年来全新地质调查成果编制的新版四川省地质图,黄先生兴奋不已。对这次北京之行,赵友年深有感触。他说,当一起趴在地上阅读地质图和讨论时,耄耋之年的黄先生如痴如醉的表情瞬间打动了他。他默默下决心要以黄先生为榜样,继续自己的野外地质工作探索。

长达三十年青藏高原地质工作的实践和深思,使他成长为一位有独到见解的地质专家。无论是石油部门还是地震部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都会向他咨询。

在长期的高原工作中,奇特瑰丽的自然环境让像赵友年一样的很多地质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不仅矿产是资源,地质演化形成的地质遗迹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还可以永续利用。为迎接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研究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四川省地质学会和四川省地矿局于会前对四川省地质景观资源进行了考察,由陈茂勋主编,出版了一套总计9册的《四川地质考察路线丛书》,提供给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各国专家来川考察使用。这套丛书第一次从旅游地学的角度诠释地质奇观,展示了一个新的地质工作视野。

赵友年有幸参加了这一开拓性的工作。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第二次尝试新的专业方向:上次是从矿产勘查转为基础地质,这次则是从基础地质转向全新领域——旅游地学。

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陈安泽、陈茂勋联名发表了《旅游地学——地球科学新领域》的论文。

之后,在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四川省地质学会的倡导和帮助下,成立了从事旅游地学的专门机构——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已经退休的赵友年名义上是该中心顾问,实际工作中却把自己当成了老黄牛。他不辞劳苦,带领年轻人积极探索,一干就又是20年。

2012年10月赵友年在南雄

2016年底,即将年满80岁的赵友年决定:真正退下来,不再继续担任顾问。虽然“真正”退下来了,但是只要需要,他还是会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

2021年,在四川省地质学会的主持和推动下,以赵友年先生曾经倾力相助的这个团队为基础,四川地质学会文旅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赵友年先生是千万地质人的一个缩影。地质工作是研究天体和其时空演化的科学,作为天体的恒星系统和地球在不断演化改变,地质科学也在不断创新求进。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事业百年探索,从不懈怠。地质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与时俱进,但地质人追求自然真理,保护生态环境和服务民生的初心永恒不变。

发布时间: 2022-08-25      浏览次数:1711       新闻来源:川地区调队       作者:彭东 上一篇 下一篇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也无法完美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和标准,请更新高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