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局、容大集团、区调队、四川省容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川地区调队、矿产勘查、测绘、地质公园、国土科技、地灾、容大矿业
文化建设 corporate culture
当前位置:文化建设 > 山川之英> 对话模范 | ...
分享到:
对话模范 | 张成功:地球写给人类情书的解读人
返回列表

近日,四川省总工会开展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区调队(四川黄金集团)职工张成功入选四川省劳动模范。

张成功,中共党员,水工环高级、地勘高级工程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全球百余人,中国仅35人),现任四川省容大九州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创新工作部主任、文旅地学项目负责人。


一、极境砺剑:在地球褶皱处镌刻中国坐标

在海拔6178米的昆仑山玉珠峰下,为完成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材料编制工作,张成功带领团队在零下15℃的寒风暴雪中,完成冰川地貌数据采集和专题片视频拍摄工作,破解公园世界级地质遗迹冰缘地貌和地震地质遗迹的演化密码;在新疆罗布泊死亡之海,他与团队一起在地表温度飙升至68℃的戈壁滩上,测量雅丹地貌的沉积层理,完成新疆雅丹地貌地质遗迹的调查和对比;在六月飞雪的西天山之巅,山峦高耸、河道崎岖也挡不住他的步伐,28天内踏遍天山石林,用心血绘制出独特的砾岩石林地质地貌剖面图;在疫情封锁的敦煌,他顶着39度的高烧,彻夜编写进展评估材料,确保敦煌不错过教科文组织的最后提交期限……自工作以来,张成功主导参与15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现场评估,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计划本身的成效评估(全球选址3处,中国仅1处)。所有这些评估,他都带领团队帮助公园顺利获得通过,创造了“零失误”的传奇——敦煌雅丹的鸣沙律动、雁荡山的火山奇观、大理苍山的冰川遗迹,在他手中化作世界地质公园的金色名片,为当地的地质景观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作为《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和《地质遗迹调查规范》的参与起草人,张成功与其团队提议的地质遗迹分类评价体系,使地质遗迹评价效率大大提升。

二、标准筑基:让地质语言对话旅游发展

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中,张成功作为省普查办创建成员不仅参与普查标准制定,还参与设计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平台,创新采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开展普查工作,更将普查与管理、展示相结合,为后期的旅游资源管理和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石。

“好的标准是一个项目质量的关键基石。”四川省是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的试点省,而兴文县又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的试点,所以“开好头、做好标准”,能够让整个项目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在兴文县试点工作中,他的“空天地一体化(遥感分析,无人机航调,地面核查)"技术路径,带领团队采集近2000个资源点数据,构建的县级报告模板成为了其他省份参考的范本,他还作为官方发言人,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试点普查成果。当四川省的“双普查”成果作为全国试点推广的时候,新资源点已完成项目包装480个,投资开发签约112个,签约投资约3380亿元。作为省普查办成员的张成功为他的工作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三、破壁拓疆:架设世界地质的东方桥梁

2016年英国里维耶拉会议厅内,他与中国代表团一起,推动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的诞生,见证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从一个民间组织,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计划;在普罗旺斯的高地上,他侃侃而谈,促成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和法国普罗旺斯高地世界地质公园缔结姊妹公园盟约,协助他们开展管理和科研、科普的全方位合作。“要做好世界地质公园工作,不能只关注国内,一定要走出去多看看。他山之石,每一个世界地质公园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也肯定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我们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的路。”从一开始的交流探索,到后来的研究论证,张成功一路学习、一路思索,从青藏高原到阿尔卑斯山脉,他创新联合希腊莱斯沃斯世界地质公园和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的跨国旅游地质科研项目《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牛沟结合带调查与国际对比研究》,让中国标准在全球地质版图上生根发芽。当国际同行惊叹于他设计的“世界地质公园数据管理平台”时,这套融合评估要求与地质公园管理与开发全需求的系统,已让多个世界地质公园受益匪浅,并已被团队申请为国家专利。

四、薪火相传:锻造地学铁军的赤子丹心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是张成功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抽出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中。十多年来,他已培养出10余名技术骨干,其中多人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评估的中坚力量,如同播撒高原的格桑花般绽放在世界舞台。

2014年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现场,他带领平均年龄26岁的团队,攻克第四纪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和地震遗迹的定量评价难题,让昆仑山的国际价值得到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认可;2016年,他带领团队远赴边疆可可托海,为解决边界划定、地质遗迹调查和申报档案材料整理等问题。他又带队连驻当地两百多天,最终使得可可托海的申报获得圆满成功。也让可可托海登上了教科文组织网站的封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誉为中国的“优山美地”;2017年,他又带领团队深入穷困落后的大巴山,在社区共建和政府支持下,促成革命老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成功。当光雾山-诺水河的贫困村因地质旅游户均增收4.2万元时,他又将成果投入到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再评估工作中,主持研发的"世界地质公园合作伙伴体系",正在改写全国十多个县市区市、无数个村庄的命运轨迹。

此外,张成功还特别重视地质知识的科普转化。他主导设计的10所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及标示系统,每年吸引超过数百万游客参观;他编著的3本科学考察指南、2本儿童科普读物成为地质公园的畅销读物。其中,科普文章《横空出世莽昆仑》荣获原国土资源部优秀自然科普文章二等奖。


近二十年的坚守,年均三百天的漂泊,七十三万公里的飞行……与家人聚少离多,他毫无怨言;将青春熔铸山河,他踌躇满志。四川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先进个人等荣誉,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更是他继续披荆斩棘的动力,正如他在意大利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所言:“每道岩层都是地球写给人类的情书,我们要做最忠实的解读者。”这位永不停歇的拓荒者,仍在续写着人与自然的壮美诗篇。(资料来源:张成功;文字整理:李明哲)

发布时间: 2025-05-01      浏览次数:17       新闻来源:川地区调队       作者:李明哲 上一篇 下一篇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也无法完美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和标准,请更新高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