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局、容大集团、区调队、四川省容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川地区调队、矿产勘查、测绘、地质公园、国土科技、地灾、容大矿业
文化建设 corporate culture
当前位置:文化建设 > 山川之英> 我的第一次钓鱼...
分享到:
我的第一次钓鱼经历
返回列表
    9月18日带队参加局钓鱼比赛,下午三点出发。早知道刘哥爱钓鱼,从他阳台上经常晾晒的鱼护可见一斑。只见刘哥左肩挎一个看起来多结实的塑料箱子,右肩挎一个类似于装像机支架袋状的长包,还拎个很有风霜感的公文包。我们一行四人瞪大眼睛,刘哥,你不要搞得那么专业好不好,车子放不放得下哦。刘哥很淡定的说,先放着试试看吧,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拿呢,像帐篷……竿也只带了两根(听起来平时肯定要带六七根呢)……把后备箱东西搬下来,先装刘哥东西,幸好我们只住一晚,幸好另外两个运动员东西比较精简,把东西装好,我们出发了。走绕城高速,不到五十分钟,我们到了。报到,住下,不提。

    第二天早早地,大家驱车来到渔场。各单位陆续来到,把设备拿下来,我们发现,刘哥的设备到了这儿并不显得拉风,背着大箱子跟长长的钓鱼包的选手比比皆是。等到开始比赛,我四处走动,发现,刘哥带的东西真的不太多!钓鱼的专业级设备,基本上分两类,都是可以用来当凳子坐的。一种是像刘哥这种箱子款式的,另一种是钓鱼凳,比马扎大,跟个小号的短茶几差不多,由铝合金制成,可折叠,四个脚上后方可固定伞,前面两只脚可固定钓竿支架、鱼饵盘、鱼护,简直是功能强大。参加了这次比赛后,刘哥已经动了心思,要再添新设备。长长的钓鱼包,自腰部伸出两只撑脚,让长包可以立起,这样拿取鱼竿就方便了。至于鱼钩,平时用线拴好,一根一根扎在软海绵上,线尾扎成一束固定好。平时鱼竿上是不放钩的,来到钓鱼点才把带线的鱼钩拴到主线上。没看过他们拴线过程之前,真不知道男人粗粗的手指做起这种活路居然这么灵巧,看到拴好的线头,结头小巧精致得更是完美得跟妇人的针线活有得一拼!仔细看他们的小细节,各家还有自己的小窍门。鱼身上有层粘液,当它板起来还是挺滑的,我就看到有的人在解钩时鱼跳回塘里的。就有个选手左手戴只手套,把拇指跟食指剪了,钓起的鱼抓起来不滑,甚是利落。最令我叫绝的某选手鱼护口径上夹了根铁丝,有鱼护口径一半长,钓起的鱼,直接落到鱼护里,鱼线再往上一带,鱼嘴就卡在铁丝处,手都不用摸鱼,就把钩取了。鱼钩卡到鱼喉咙伸处,要拿个前面带个小开叉的,小改刀状的工具夺一下。(以前我还以为鱼钩都是钩到鱼嘴巴上呢)还有方形防水软包(可能叫软箱子更合适),上方有网可透气,用于装水带活鱼。真要到“玩”的级别,那一堆林林总总的设备之多,必须得弄个车来拉,必须的。我得出结论,谁说大老爷们糙?如果他们迷上某种事务,比如钓鱼,必须将之细化,分类,品种之多,都说女人衣服、珠宝太多了,这方面,男人也不差啊。

    上午,还发生一个小插曲,某队的选手钓了条大鱼,总得有二三十公分长,把鱼竿都拉断了,钓到如此大鱼,工会陈哥赶快跑去,人鱼合影,以兹纪念。那竿,我看了,红色的细竿,在离把手一米远的地方,倒数第二节吧,像竹子一样呈裂开状折了。他们一般带了至少2根竿,坏了一根还有另一根,倒也不影响比赛。据说这种情况还算好,有时运气背,遇到大鱼,竿也坏了鱼也跑了,他这总算还把鱼拉起来了。那个竿竿,断的一截好象也能修,只需换那一截。下午时看到另一个选手也一定是遇到大鱼了,扬着竿,竿头拉得跟弓一样,跟鱼较量了半天,可惜鱼跑了没拉上来。

    转了一阵,我看到跟我熟识的小翁在钓起耍,用的是她们领导的竿,比此次比赛的竿要长,用的是红蚯蚓作饵,就看她在老手的指导下,拉!!接连得手,一连钓了三四条鱼,钩上的蚯蚓都没换一根,一向在我眼中难度甚高的钓鱼在这时竟像是探囊取物般容易。惹得我心头跃跃欲试,决心下午要借刘哥的竿要好生耍一盘。中午吃饭时找刘哥借鱼竿,他一听很激动,看来又可以培养一个钓鱼爱好者了,三口两口扒完饭,刘哥就去帮我调试鱼竿。早晨来时就看到过一次他调试过程,没细看,只觉得很烦琐复杂之极,这次再观摩一遍。先是调节铅坠,一点一点加的目的是让它垂到池底,因为我们今天是钓底层鱼,这要根据鱼塘深度来调,即使是一个塘子,换个地方,深度不一样,也必然要重新调。然后是立漂位置,它比筷子还长一点,一头鲜艳的地用环状彩色涂着。调节它在鱼线上高度,让它在有饵的情况下水面上露出六目(六节颜色)。忘记说了,这种用立漂的钓法叫台钓,还有种浮漂是一粒粒穿到线上的,有六颗,黄豆大小,跟着线浮在水面上,叫传统钓法。刘哥调整好鱼竿,再教我甩钩,右手持竿,竿头朝水面,左手把鱼线拉起绷紧,让鱼竿头绷弯,然后右手一抬,一个甩劲,左手同时放,带钩的线就甩出去了,要求尽可能甩得远,这时从立漂到竿头的线往往飘在水上,右手往后带一点,飘在水面上的鱼线就没入水中了。我不以为然,这么点线,又很透明,有啥子关系?刘哥很认真地说,那不一样,一点点线,在水面上都可能有倒影,被鱼看到就不得咬钩,我吐吐舌头,真的啊,影响这么大!钓鱼爱好者对钓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比如来时路上我问他们,一般水边多蚊子,渔友们可有什么防蚊妙方。有啊,什么风油精,防蚊手环、防蚊衣、防蚊喷液……品种之多只有你想不到的。不过,有些钓鱼爱好者宁可给蚊子咬,也不愿意用这些,你想嘛,用手上饵料时有可能粘到那些气味,鱼就可能闻到了。我是很招蚊子的体质,完全不能想象竟有人为爱好作如此自我牺牲。在刘哥的指导下,我甩了几次竿,好几次鱼钩在在近处水面弹了一下,都觉得鱼饵是不是都弹掉了,又观察刘哥的甩竿,发现他左手是拿在铅坠处,相对比较靠末端,要这样的话,我左臂必须拉到极限,完全伸直才行,按这种方法,果然鱼钩没有弹到近处水面。在刘哥的指导下,我把鱼竿甩出去,静等鱼上钩,他一声令下:拉!嘻,手上有阻力了,竿头也绷得有点弯了,有鱼咯!我钓起鱼咯!心头狂喜,刘哥笑对我的兴奋状。我兴奋地跟刘哥说,知道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钓鱼了,抬起竿,还看不到鱼,但手中感觉已经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确实无与伦比啊。我正学时,附近的钓鱼者一竿上来两条鱼,之前只是听到说这种“双飞”,亲眼看到还是令人吃惊。




图为参加局钓鱼比赛的队员合影


    因为上午看小翁钓鱼,感觉容易得跟吃大白菜似的,我直接投奔她,先请他们帮我看竿是否要调,再找他们要了两根红蚯蚓,准备大干一场。本来以为经过上午的观摩,我已经掌握了看立漂的规律,立漂向下去,有时向上时就是有鱼了。结果自己钓时还是码不实在。最后费了四根红蚯蚓才钓上来两条鱼,这个投入产出比怎么跟人家不一样啊。算了,还是把我的面饵先用完吧。用面饵,开始时丢下去,再拎上来,钩上啥都没有了,看旁边的小伙子,人家一竿放下去时比我放的时间还久,拎上来钩上的饵料都还在。虚心请教,原来要多捏一会,让它在钩上包得更紧,实践一番,果然大为改观。上饵,甩竿,观察,提竿,一会儿,我也做得很流畅了,鱼钩荡回来时,也不会飞叉叉地荡到后面,或是荡到旁边矮灌木上缠起,满天飞了,能比较穏地回到我手上,看来啥子都需要经验的打磨啊。稍显不足的是,我看立漂经验还有积累,虽然有上午的经验,但还是码不实在,不知道鱼是不是在咬钩,性子也有点急,一会提竿,一会提竿起来看,看到没饵了又要上饵料,对面的运动员看我一定忙得很,完全缺乏钓鱼这项运动那种悠然自得的意蕴,就像李主席巡视时,我自嘲不是在钓鱼,完全是在喂鱼。最后胜利地把饵料用完,钓了三个鱼起来,加上用红蚯蚓钓的,一共钓了五个,也算小有成绩,不虚此行了。(区调队 王大荣) 
发布时间: 2016-10-17      浏览次数:1886       新闻来源:川地区调队       作者:王大荣 上一篇 下一篇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也无法完美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和标准,请更新高版本浏览器!!